搜索
首页 《次前韵送程六表弟》 君家兄弟真连璧,门十朱轮家万石。

君家兄弟真连璧,门十朱轮家万石。

意思:你家兄弟真是连璧,门十彩饰家石。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前韵送程六表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族兄弟的荣耀与才华,以及他们的功勋和贡献。诗人通过赞美他们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首联“君家兄弟真连璧,门十朱轮家万石。”赞美了君家兄弟的才华和家族的地位。用“连璧”比喻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用“朱轮”和“家万石”象征家族的显赫地位。 颔联“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进一步描述了君家兄弟的官职和荣耀。他们担任着刺史和高尚的职位,享受着皇帝的恩赐。 颈联“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回忆了君家兄弟在前年的功绩,他们持节发放粮食,卖刀收购茧栗,为百姓谋福利。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君家兄弟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归来闭口不论功,却走渡江谁复惜。” 然后,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君家兄弟才华和品德的赞美:“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用“涧松”比喻君家兄弟的才华未被充分利用,用“社栎”自喻老而有益。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君家兄弟在官场上的期望:“青衫莫厌百僚底,白首上有千薪积。”希望他们能够不畏权势,坚守正道。 最后四句,诗人回忆了与君家兄弟的交往,并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赞美:“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未应便障西风扇,只恐先移北山檄。凭君寄谢江南叟,念我空见长安日。”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君家兄弟的荣耀与才华,以及他们的功勋和贡献,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羡慕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官场、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家兄弟真连璧,门十朱轮家万石。
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
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
归来闭口不论功,却走渡江谁复惜。
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
青衫莫厌百僚底,白首上有千薪积。
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
未应便障西风扇,只恐先移北山檄。
凭君寄谢江南叟,念我空见长安日。
浮江氵斥蜀有成言,江水在此吾不食。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万石

    读音:wàn dàn

    繁体字:萬石

    意思:(万石,万石)

    1.《汉书石奋传》:“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后因

  • 连璧

    读音:lián bì

    繁体字:連璧

    英语:combine together two good things

    意思:(连璧,连璧)

    1.并列的美玉。
    《庄子列御寇》:“吾

  • 兄弟

    读音:xiōng dì

    繁体字:兄弟

    短语:哥们

    英语:brothers

    意思:
    1.哥哥和弟弟。
    《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 君家

    读音:jūn jiā

    繁体字:君家

    意思:
    1.敬词。犹贵府,您家。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

  • 璧门

    读音:bì mén

    繁体字:璧門

    意思:(璧门,璧门)

    1.汉·建章宫南的着名建筑,武帝时造。
    《史记封禅书》:“于是作建章宫……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汉·班固《西都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