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
意思:为什么幸自己惭愧,世人难这样苟且偷安。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郊墅杂赋(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生活和感受的诗,通过对虚阁、鸣湍、麦田、蒲苇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虚阁近鸣湍,应宜把一竿”,诗人所居之虚阁靠近急流,可见诗人生活环境的自然环境并不宁静。而“应宜把一竿”则暗示出诗人独自一人在阁上垂钓,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雨伤春麦烂,风折晚蒲干”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水和晚上的风,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麦烂和蒲干暗示了农田的荒芜和收成的困难,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抱瓮临江汲,携书入寺看”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临江取水、携书入寺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淡定。
最后两句“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无奈。诗人感到自己有愧于社会和人民,但又能做什么呢?只能在这里苟安偷生。这种自责和无奈,反映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细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的孤独、寂寞、无奈和对社会的自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