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渺何处,中沚若烟海。
意思:衡阳飘何处,中清似烟海。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描绘了一幅画中的景象,同时又通过诗意的传达,赋予了这幅画更深的意境。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直接阐述了绘画的基本原则,即准确地描绘事物的外形。这也表明了画家对事物观察的精细和对绘画技艺的熟练掌握。
接下来的“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与画的关系。诗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传达出画面无法直接呈现的意境,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我今岂见画,观诗雁真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读诗,仿佛看到了真实的雁在眼前的感觉,这进一步强调了诗的传神之处。
然后,“尚想高邮间,湖寒沙璀璀”这一句,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出了一幅高邮湖畔寒冷萧瑟的景象,湖面的寒气和沙滩的璀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冰霜已凌厉,藻荇良琐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冰霜凌厉,水中的藻荇显得琐碎,给人一种冷峻而寂寥的感觉。
最后,“衡阳渺何处,中沚若烟海”这两句诗人以问句的形式结束,让人对衡阳的方向感到迷茫,而“中沚若烟海”则给人一种广阔无垠、飘渺无边的感觉,既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又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诗意的传达,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邃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