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
意思:远处的山不见我,而我看到远处的山。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午憩筠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筠庵偶坐,远眺远山,感受清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超脱世俗的心境。
首联“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描述了诗人坐在筠庵中,位置正好在树木之间,营造了一个清幽自然的环境氛围。
颔联“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与远山的距离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高远阔达的境界。
颈联“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描绘了清风的来路,生动地表现了清风穿越江水、松林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气息的敏锐感受。
接下来,“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通过对翠蕉和白羽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清幽的氛围,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通过对三竹床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感慨。
“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通过对秋暑和山寒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境界。
最后,“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表达了诗人通过吟诗来表达心意,无需刻意删减美恶,展现了诗人自然真实、不拘一格的个性。
整首诗营造了一个清幽自然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超脱世俗的心境,展现了诗人的个性魅力和对自然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