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三》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

意思:要知道愁肠,但看丁香树。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其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是一首表达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的诗。它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首先,诗中描述了女子在回百花桥的步履中,开始了独自度过清宵的日子。这表达了她与所爱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了她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着,“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余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这几句诗描绘了她曾经珍视的物品现在被冷落在一旁,而她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逝。即使过去的恩爱还留有一些余香,但它们也在日夜中逐渐消磨殆尽。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自己的憔悴容颜感到担忧,她害怕所爱之人不再相信她的美丽。她憔悴的面容就像霜绡一样苍白无力,这是她内心痛苦的象征。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这里,“锦字”常用来象征书信或情书,而“情憀”则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思念。女子希望通过书信来传达她的情感,让对方知道她的思念之情。 最后,“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丁香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愁肠,女子看着春末的丁香树逐渐结满了花蕾,这让她更加感到自己的愁肠。这表达了她的内心痛苦和无尽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思念。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从回步百花桥。
便独处清宵。
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
纵有余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
渐结尽春梢。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愁肠

    读音:chóu cháng

    繁体字:愁腸

    短语:

    英语:pent-up feelings of sadness

    意思:(愁肠,愁肠)
    忧思郁结的心肠。

  • 丁香

    读音:dīng xiāng

    繁体字:丁香

    短语:丁香花

    英语:clove

    意思:
    1.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在热带地方。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