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厌雨四首》 天公行雨须命龙,那知人欲食龙肉。

天公行雨须命龙,那知人欲食龙肉。

意思:天公行雨必须命令龙,那知道人要吃龙肉。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厌雨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朝雨没田夜崩屋,下民何罪罹此毒》以一种沉重的笔调描绘了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朝雨没田夜崩屋”直接描绘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早晨的雨淋湿了农田,而夜晚房屋却崩塌,这种对比强烈,让人深感痛心。 “下民何罪罹此毒”是对无辜人民的质问,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要承受如此的苦难?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无情,让读者对人民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接下来的几句“天公行雨须命龙,那知人欲食龙肉。玄云幕天不可决,日乌戢翼愁阳谷。”则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暗示,天公降雨应该依靠真正的力量,而不是滥杀无辜,而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却往往忽视了人民的疾苦。 最后,“区区昏垫未足忧,当念波涛翻地轴”则表达了更深一层的忧虑,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困苦,更担忧未来的灾难,他提醒人们要放眼长远,关注整个世界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思考更深远的未来,同时也表达了对无辜人民的深深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雨没田夜崩屋,下民何罪罹此毒。
天公行雨须命龙,那知人欲食龙肉。
玄云幕天不可决,日乌戢翼愁阳谷。
区区昏垫未足忧,当念波涛翻地轴。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知人

    读音:zhī rén

    繁体字:知人

    英语:acquiring an understanding of men

    意思:I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书皋陶谟》:“

  • 天公

    读音:tiān gōng

    繁体字:天公

    英语:ruler of heaven; God

    意思:天。以天拟人,故称。
    《尚书大传》卷五:“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于天公。

  • 行雨

    读音:xíng yǔ

    繁体字:行雨

    意思:
    1.降雨。
    晋·左思《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
    《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