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帕子,玉环儿。
意思:纱帕子,玉环儿。
出自作者[宋]无名氏的《阮郎归·门儿高挂艾人儿》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门儿高挂艾人儿》是一首描绘端午节习俗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端午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和习俗。
首先,诗中提到了“门儿高挂艾人儿”,这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即在门上挂艾草人,以驱邪避鬼。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具有驱邪避鬼、祛病强身的功效。因此,端午节挂艾草人成为了一种祈福的象征。
接着,“鹅儿粉扑儿”描绘了端午节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扔粉扑游戏。孩子们用鹅毛或者彩色的布料制作粉扑,互相扔来扔去,以此为乐。这种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也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结儿缀着小符儿”描绘了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佩戴五彩绳和驱邪符。五彩绳是用五种颜色的绳子编织而成,具有驱邪避鬼的功效。驱邪符则是用纸或者布制作的符咒,用于驱邪避鬼。端午节佩戴五彩绳和驱邪符是人们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种方式。
“蛇儿百索儿”描绘了端午节的一种儿童玩具——百索。百索是用彩色丝线编织成的长条,通常系在屋檐下或者儿童的手臂上,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纱帕子,玉环儿。孩儿画扇儿”则描绘了孩子们玩耍的各种玩具,包括纱巾、玉环、扇子等。这些玩具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最后,“奴儿自是豆娘儿”描绘了端午节的一种女性装扮——豆娘。豆娘是一种假花,通常被女性佩戴在头上或者制成小装饰品挂在身上,象征着美丽和优雅。
整首诗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庆祝活动,充满了童真和欢乐。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长寿的祈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端午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和习俗,让读者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祈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