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峡州》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意思:三游洞里寻找遗迹,最喜欢亭前足雅歌。

出自作者[宋]洪迈的《峡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是一首对夷陵(今湖北宜昌)进行赞美和怀古的诗。诗中描绘了夷陵的安宁和平静,不再有战争的痕迹,同时也回顾了历史上的争战往事。 首句“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直接点明了夷陵在和平时期的宁静氛围,与曾经的争战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这句诗也暗示了,夷陵的安宁和平静是人们所渴望和追求的,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在和平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三游洞里寻找历史的遗迹,在至喜亭前享受优美的歌声。这里,诗人不仅对夷陵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追溯,也表达了自己在和平时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夷陵的赞美和怀古,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夷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让人们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夷陵的赞美和怀古,传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作者介绍 洪迈简介
洪迈,1123年出生,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关键词解释

  • 雅歌

    引用解释

    1.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汉书·艺文志》:“《雅歌诗》四篇。” 王先谦 补注:“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此四篇岂即四曲歟?”《通志·乐一》有 南朝 梁武帝 《雅歌》十二曲,即《俊雅》、《皇雅》等,郊庙朝廷用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创定雅歌,以咏祖宗。”《隋书·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