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归》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意思:远记得湘江上,渔夫的歌声对月听。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忆归》

全文赏析

《新城非故里,终日想柴扃。兴罢花还落,愁来酒欲醒。何人初发白?几处乱山青?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是一首优美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城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故里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新城非故里,终日想柴扃。”描绘了诗人的心情和对新城的陌生感。他每日都想着这个新地方,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故里。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兴罢花还落,愁来酒欲醒。”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他看到花开花落,感叹时间的无情,同时也感到酒意消退,愁绪却更深重。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何人初发白?几处乱山青?”这句诗以自然景象的变换来比喻生命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乱山青处,有人初发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这两句诗以遥远的回忆和美好的想象来结束全诗。诗人回忆起湘江上的渔歌和月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故里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城非故里,终日想柴扃。
兴罢花还落,愁来酒欲醒。
何人初发白?
几处乱山青?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远忆

    读音:yuǎn yì

    繁体字:遠憶

    意思:(远忆,远忆)
    谓想念远方的人。
    《南史王份传》:“奂(王奂)诛后,其子肃奔魏……武帝谓曰:‘比有北信不?’份改容对曰:‘肃既近忘坟柏,宁远忆有臣。’帝亦以此亮焉。”<

  • 湘江

    读音:xiāng jiāng

    繁体字:湘江

    英语:Hsiang

    意思: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九疑山隔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界。”<

  • 渔歌

    解释

    渔歌 yúgē

    [fisherman\'s song] 打鱼人唱的歌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引用解释

    亦作“ 渔謌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