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茂叔太博》 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

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

意思:在如果遇到时宁可绕道,贫穷而能快乐难道不是贤。

出自作者[宋]潘兴嗣的《赠茂叔太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冷高雅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圣贤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漠。诗的中心意象是“心似冰轮浸玉渊”,形容内心清净如冰轮,沉浸在如玉深渊之中,展现出一种清冷、洁净的境界。同时,作者以“节如金井冽寒泉”来形容气节坚贞,如同寒冷的金井中的清泉,不为外界所动。 在颔联中,作者通过怀念颜子和嘲笑梅真隐仙,表达了对圣贤的崇敬和对隐逸生活的淡漠。颜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德行著称,作者希望能像颜子一样追求圣人之道。而梅真隐仙则是指隐士梅花仙子,作者嘲笑他只会隐逸山林,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颈联中,作者表示自己如果能有机会出仕,宁愿委屈自己的道路,也要造福百姓。同时,他认为贫穷而能乐天知命的人也是贤人。这里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尾联中作者表示在纷繁复杂的世俗道路上难求真正的人生价值,不如去沧浪之中寻找钓船,过上清静自在的生活。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淡漠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流畅自然,通过对心境、气节、圣贤、隐逸、出仕、贫穷、乐天知命等多方面的描绘和议论,展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和人生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似冰轮浸玉渊,节如金井冽寒泉。
每怀颜子能希圣,犹笑梅真只隐仙。
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
区区世路求难得,试往沧浪问钓船。

关键词解释

  • 能乐

    读音:néng lè

    词语解释

    ⒈  日本剧种之一。源于日本古代戏剧猿乐。初名“猿乐之能”。后经观阿弥及其子世阿弥等艺人加以改革,发展为歌舞剧,称“能乐”。其脚本称“谣曲”。大多演出武将、美人或佛教故事。角色很少,往往戴面具,有浓厚的宫廷艺术色彩。

  • 岂非

    读音:qǐ fēi

    繁体字:豈非

    英语:Isn\'t that

    意思:(岂非,岂非)
    反诘用词。难道不是。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

  • 遇时

    引用解释

    谓碰到良好的时机。《荀子·成相》:“ 尧 授能, 舜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壮 高祖 之遇时,聚五纬而相从。”《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因不遇时,説嘴不响,每事只得让他。”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

    读音:yù sh

  • 乐岂

    读音:lè qǐ

    繁体字:樂豈

    意思:(乐岂,乐岂)
    欢乐。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郑玄笺:“岂,亦乐也。”
    陆德明释文:“岂,本亦作‘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