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意思:宝塔凌苍苍,攀登观览四方。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宝塔凌苍苍》是一首描绘登临宝塔、俯瞰四方的优美诗篇。它以宝塔为视点,通过登攀览四荒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首联“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直接点明主题,宝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而登临宝塔则可以一览四方,这是一种开阔、高远的视角。颔联“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进一步描绘了宝塔高耸入云的气势,仿佛与天地元气相接,而云彩在塔顶飘荡,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颈联“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则描绘了登临宝塔所见的广阔景象,仿佛将人间万象都收入眼底,而天宫、人间、地府仿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奇幻的画面。尾联“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目光随着远方的道路消失,心也随着远去的帆船飘扬。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如“梧楸白”、“橘柚黄”、“金刹影”、“火珠光”等,都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临宝塔、俯瞰四方的优美诗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四荒

    读音:sì huāng

    繁体字:四荒

    英语:four barrenness

    意思:
    1.四方荒远之地。
    《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朱熹集注:

  • 登攀

    读音:dēng pān

    繁体字:登攀

    英语:climb

    意思:
    1.攀援登高。
    南朝·宋·鲍照《咏萧史》:“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唐·杜牧《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 宝塔

    读音:bǎo tǎ

    繁体字:寶塔

    英语:pagoda

    意思:(宝塔,宝塔)
    佛塔。原为美称,后泛称塔。
    《法华经宝塔品》:“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