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一般,脉息有异。
意思:病痛一样,脉搏呼吸有不同。
出自作者[宋]释普济的《偈颂六十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禅宗中两个著名寺庙少林寺和灵鹫峰的对比。诗中通过描绘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表达了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
“鹫岭拈花,少林得髓。”这两句诗首先描绘了禅宗的两个重要故事。在灵鹫峰,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象征着禅宗的最高境界——心传心,不言而喻。而在少林寺,弟子们从达摩祖师那里得到了禅宗的真谛。
“病痛一般,脉息有异。”这里,“病痛”可以理解为修行过程中的困扰和挑战,“脉息”则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在状态和体验。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但不同的寺庙和不同的修行者对此的感受和理解却有所不同。
“脉得著目前见鬼。脉不著死而不吊。”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奥秘和挑战。一方面,“脉得”意味着把握住内在的脉息,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达到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死而不吊”则象征着对死亡的超越和超越后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和理解自我和世界的过程,需要把握住内在的脉息,超越生死,达到真正的解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少林寺和灵鹫峰的修行方式,表达了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把握内在脉息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死超越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