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意思: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重阳节龙沙(即龙沙县,在今黑龙江省)盛会的诗。龙沙是黑龙江边的古城,在清代是黑龙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重阳节时,人们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首句“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描绘了盛会的壮观景象,成千上万的骑手停驻在旌旗飘扬的队伍。这句诗通过“千骑”和“旌旗”等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景。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描绘了重阳节的季节特点——秋高气爽,同时又通过“丝桐雅奏”表现了人们欢快的情绪。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的欢乐气氛。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烟雾在暮色中聚拢,霜后的菊花展现出寒冷的姿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暮色中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重阳节的凄清美。 最后,“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赞美,认为今天的庆祝胜过当年落帽时的欢乐。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也表现了重阳节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龙沙盛会的壮观场面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作者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龙沙

    读音:lóng shā

    繁体字:龍沙

    英语:desert beyond the Chinese Great Wall

    意思:(龙沙,龙沙)

    1.即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

  • 重九

    读音:chóng jiǔ

    繁体字:重九

    英语: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

    意思: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阳。

  • 千骑

    读音:qiān jì

    繁体字:千騎

    意思:(千骑,千骑)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梁简文帝《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骊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王安石《西帅》诗:“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