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 莺声撩乱一场空。

莺声撩乱一场空。

意思:莺声撩乱一场空。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首句“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诗人举起酒杯,面对着花,想要询问花儿的意见,为何要敲响金钟(金钟是一种乐器,此处借指美妙的音乐)?这里诗人用“诉金钟”来形容花开的声音,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诗人接着询问去年的春天去了哪里?白白地让莺声撩乱而无所作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遗憾,对过去虚度时光的悔恨。 “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诗人劝诫自己和他人,春天是难得的,应该好好珍惜。这里用“花面不长红”来比喻时光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最后,诗人描绘了花儿的命运,即使酒醒之后,花儿依然存在,但它们不会随着流水而逝去,而是随风飘散。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花儿的怜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和花儿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把酒花前欲问公。
对花何事诉金钟。
为问去年春甚处。
虚度。
莺声撩乱一场空。
今岁春来须爱惜。
难得。
须知花面不长红。
待得酒醒君不见。
千片。
不随流水即随风。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撩乱

    读音:liáo luàn

    繁体字:撩亂

    英语:formal confused; in a turmoil

    意思:(撩乱,撩乱)

    1.纷乱;杂乱。
    唐·韦应物《答重阳》诗:

  • 莺声

    读音:yīng shēng

    繁体字:鶯聲

    意思:(莺声,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白居易《春江》诗:“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莺声迥

  • 一场空

    解释

    一场空 yīchángkōng

    [futile;all in vain]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引用解释

    希望和努力全部落空。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二折:“须二十年报仇的主人公,恁时节才称心胸,我迟疾

  • 一场

    读音:yī chǎng

    繁体字:一場

    意思:(一场,一场)
    I
    表数量。犹一回,一番。
    唐·白居易《感樱桃花因招饮客》诗:“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