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衰翁样。
意思:莫学衰翁样。
出自作者[宋]叶梦得的《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全文赏析
【注释】: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 ,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
词中抒发了作者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危亭,《说文》:“危 ,在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在位置之高而命名。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在“千峰上”之感。
这年作者已经五十九岁,看来登上绝顶亭不会是一个人来 。从下文“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看,同登的应该还有他的儿辈,很可能是他的少子叶模。这个字还有它特殊的意义,表示出虽老而仍登此绝顶小亭的欢畅心情。
上片末两句,“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 ,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
“烟浪 ”形容烟云如浪 ,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 ,烟雾迷茫,不知恢复在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 ,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在内。
“与谁同赏 ”即没有谁与之同赏 ,回应“ 独”字。“ 独在 ”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 ,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 ,复出不知何日 ,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 ,也只能是“ 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 天涯想”。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借吩咐随侍的儿辈说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这里的“ 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相关句子
- 一衰翁。-- 出自《江城子 寄张世杰》作者:[元]马需庵
- 一衰翁。-- 出自《江城子 寄张世杰》作者:[元]马需庵
- 相对两衰翁。-- 出自《浪淘沙·相对两衰翁》作者:[宋]善珍
- 白发两衰翁。-- 出自《太常引 寄王提刑仲谋》作者:[元]胡祗*
- 莫话衰翁。-- 出自《采桑子·十年一别流光速》作者:[宋]欧阳修
- 伊吕两衰翁。-- 出自《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作者:[宋]王安石
- 已分衰翁。-- 出自《浪淘沙 余年七十,洪山僧相过,言别公?》作者:[元]姚燧
- 暂时留住衰翁。-- 出自《清平乐 九月回至隆兴 隆兴厅事壁间作六鹤图》作者:[元]刘敏中
- 衰翁自谪。-- 出自《柳梢青·衰翁自谪》作者:[宋]赵彦端
- 莫学颍-- 出自《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作者:[唐]皎然
- 莫学蜜蜂儿。-- 出自《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作者:[宋]晏殊
- 莫学野鸳鸯。-- 出自《武陵春·拍岸蒲萄江水碧》作者:[宋]谢逸
-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 出自《满庭芳 赠骆先生刘石二先生》作者:[元]马钰
- 莫学衰翁万事非。-- 出自《南乡子·阴重雨垂垂》作者:[宋]陈师道
- 凤阁样词章。-- 出自《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作者:[元]张伯淳
- 宫样梳妆。-- 出自《好女儿令/好女儿》作者:[宋]欧阳修
- 、样。-- 出自《七娘子·□波飞□□□向》作者:[宋]贺铸
- 燕样腰身。-- 出自《苗而秀/采桑子》作者:[宋]贺铸
- 改样新妆。-- 出自《罗敷媚/采桑子》作者:[宋]陈师道
- 恰似凌波样。-- 出自《点绛唇·著意栽银》作者:[宋]石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