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
意思:玉帛到禹会,动植物沾尧仁。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九皇帝御楼奏隆安之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情景,通过描绘祭祀的仪式和效果,表达了对古代帝王仁德和治理国家的赞美。
首句“圜丘类上帝”描绘了祭祀的场所和对象,即圜丘,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而“类上帝”则表达了对天的敬畏和崇拜。接下来的“六变降天神”则描绘了祭祀仪式的过程,通过六种变化来降服神灵,表达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
“禋燔礼云毕”则描绘了祭祀仪式结束后的场景,燔礼是古代的一种祭礼,通过焚烧物品来表达敬意,而“礼云毕”则表达了祭祀的结束。接下来的“使卫肃以陈”则描绘了肃立的卫士们,他们整齐地排列着,表达了古代帝王对国家的掌控和治理。
“天颜瞻咫尺”描绘了祭祀时帝王仰望天颜的场景,表达了帝王对天的敬畏和尊重。“王泽熙阳春”则表达了帝王恩泽如春,普照万物的场景,体现了帝王的仁德和治理国家的功绩。
最后两句“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则表达了祭祀的效果,通过禹会的方式汇集各地的玉帛,动植物也因此沾染上了尧的仁爱。这两句表达了古人对天地、神灵、帝王、国家、人民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古代帝王仁德和治理国家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效果,表达了对古代帝王仁德和治理国家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神灵、国家、人民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