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意思:紧绑长毫心,三副很精密。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对宣城出产的紫毫笔进行了赞美。宣城,今安徽宣城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宣纸、紫毫等文房用品的重要产地。 首段开始,诗人就以一种近乎崇拜的语气描绘了宣城紫毫笔的制作过程和品质。他特别提到了“宣人诸葛高”,对其世代坚守工艺、制作出高质量的紫毫笔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接着,诗人又对紫毫笔的特性进行了描绘,强调了其软硬适中、耐用等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中用“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京师其他笔工的产品,显得单调、无趣,与宣城紫毫笔的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对宣城紫毫笔的评价极高,他认为“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即这种笔经久耐用,且价格适中,让人愿意长期使用。这种对产品的态度,无疑也是诗人对品质的追求和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宣城紫毫笔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品质的追求和对实用的推崇。同时,也展示了宣城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产业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三副

    读音:sān fù

    繁体字:三副

    英语:third officer

    意思:
    1.指三种毛笔,即栗尾、枣核、散卓。
    宋·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诗:“阎生作三副,规摹宣城·葛。”

  • 精密

    读音:jīng mì

    繁体字:精密

    短语:玲珑剔透 迷你 巧夺天工 精 精制 精巧 小巧玲珑 工巧 精致 细

    英语:accuracy

    意思:
    1.精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