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崔校书从军》 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

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

意思:难道只有玉剑报答知己,还有龙韬辅助军律。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送崔校书从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雁门太守的赞美和对将领的颂扬,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 首联“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通过描绘雁门太守的贤能和书生投笔从戎的决心,引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颔联“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通过描绘出征前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将士们即将踏上战场的不舍和担忧。颈联“燕南春草伤心色,蓟北黄云满眼愁”,通过描绘边疆地区的景象,表达了对将士们即将面临的艰难环境的担忧。尾联“闻道轻身能击虏,何嗟少壮不封侯”,表达了对将士们勇敢杀敌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封侯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英勇将士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首先,诗中通过对英勇将士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这种情感真挚、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诗中通过对边疆地区景象的描绘和对离别场景的刻画,表达了对将士们即将面临的艰难环境的担忧和对他们的关心,这种情感真挚、细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最后,诗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玉剑”、“龙韬”、“刀头”、“黄云”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诗歌,通过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
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
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燕南春草伤心色,蓟北黄云满眼愁。
闻道轻生能击虏,何嗟少壮不封侯。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师律

    读音:shī lǜ

    繁体字:師律

    意思:(师律,师律)
    《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
    《南史徐勉传》:“军旅不以礼,则致乱于师律。”
    宋·周密《齐东野语岳武穆逸

  • 玉剑

    读音:yù jiàn

    繁体字:玉劍

    意思:(玉剑,玉剑)
    玉具剑。
    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
    唐·李商隐《闻着明凶问哭寄飞卿》诗:“空余双玉

  • 知己

    读音:zhī jǐ

    繁体字:知己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近

  • 报知

    读音:bào zhī

    繁体字:報知

    英语:apprize

    意思:(报知,报知)
    犹禀告,告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摺:“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