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修竹,正好供养。
意思:正好修竹,正好供养。
出自作者[宋]释祖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晕入灵犀,胎含老蚌。正好修竹,正好供养。》,它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诗,主要描绘了禅修和佛法的精神内涵。
首先,诗中提到了“晕入灵犀”,这是对禅修的一种描述。灵犀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能够感应到宇宙的奥秘,而晕则代表了禅修中的一种状态,即进入了一种深度的冥想和领悟状态。这句诗表达了禅修者通过禅修,能够深入到内心的世界,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接着,“胎含老蚌”则是对佛法的一种象征,老蚌孕育珍珠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智慧的积累。这句诗表达了佛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正好修竹,正好供养”这两句诗,表达了禅修者需要有一片清净的修行之地,同时也要有他人的供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修行。这里的“供养”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然而,“有人於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这句话则揭示了禅修之路并非易行,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困难而放弃,但是禅修者需要坚持下去,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要勇往直前。
最后,“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这句话则表达了禅修的成果和价值。禅修者通过不断的修行和领悟,最终将智慧归于内心深处,如同大海一般深邃而广阔。而佛经则是佛法的载体和传承方式,它需要被妥善保存和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修和佛法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禅修者最终将获得智慧和内心的平静。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 小梅春正好。--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小梅春正好。--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风光正好。-- 出自《瑞鹤仙 弟李经略生朝》作者:[元]李俊明
- 正好恹恹春睡。-- 出自《剔银灯·小院烟凉雨细》作者:[宋]关注
- 官梅正好。-- 出自《齐天乐 送马德昌》作者:[元]张伯淳
- 如今正好。-- 出自《减字木兰花·不应双睫》作者:[宋]程珌
- 春正好。-- 出自《喜迁莺·南庐佳号》作者:[宋]陈著
- 西窗正好。-- 出自《瑞鹤仙·残蟾明远照》作者:[宋]葛长庚
- 江潭间修竹。-- 出自《咏柑诗》作者:[南北朝]徐陵
- 修竹两三家。-- 出自《朝中措·青山隐隐水斜斜》作者:[宋]贾逸祖
- 修竹更深处。-- 出自《贺新郎·修竹更深处》作者:[宋]陈亮
- 断崖修竹。-- 出自《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作者:[宋]辛弃疾
- 修竹间青松。-- 出自《浪淘沙·修竹间青松》作者:[宋]无名氏
- 楚妃歌修竹。-- 出自《登城怨诗》作者:[南北朝]范云
- 施供养者,受供养者。-- 出自《偈颂三十六首》作者:[宋]释如珙
- 供养及修行。-- 出自《卜算子·心空道亦空》作者:[宋]徐俯
- 左右宜供养。-- 出自《大魏篇》作者:[魏晋]曹植
- 供养如仙。-- 出自《战掉丑奴儿》作者:[元]马钰
- 专专供养他人。-- 出自《满庭芳 赠杜公及众道友》作者:[元]马钰
- 朝朝供养排?*。-- 出自《茶瓶儿·孝顺先知金母》作者:[元]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