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意思:每次逆龙鳞司谏静,又持旄节使阴山。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奉献。它描绘了一位忠诚的使者,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冒险前往阴山,进行谏诤和外交任务。 首联“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描绘了使者的勇敢和忠诚。他敢于直言进谏,不惧触怒龙鳞,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他手持旄节,代表了使者的权威和使命。阴山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也是边界的象征,这里用阴山来象征使者的外交任务。 颔联“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描绘了使者的形象。他身着貂裘,不畏风霜,显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从雁碛遥知道路艰险,也暗示了外交任务的艰难和危险。 颈联“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描绘了使者的生活环境和艰苦条件。他可能身处寒冷的环境中,吃着简单的食物,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燕颜指的是燕地的容颜,这里用来形容使者的精神面貌。玉苕兰茁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也表达了作者对使者未来的乐观期待。 尾联“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表达了使者的威望和影响力。单于不敢轻中国,表明使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得单于不敢轻视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描绘了使者的成功归来,并带回了重要的礼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使者的忠诚、勇敢、坚韧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对使者的美好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
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阴山

    读音:yīn shān

    繁体字:陰山

    英语:Yin

    意思:(阴山,阴山)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 谏诤

    读音:jiàn zhèng

    繁体字:諫諍

    英语:dissuasion

    意思:(谏诤,谏诤)
    直言规劝。
    《韩诗外传》卷十:“言文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

  • 龙鳞

    读音:lóng lín

    繁体字:龍鱗

    意思:(龙鳞,龙鳞)

    1.龙的鳞甲。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附,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李善注:“郭璞曰:

  • 司谏

    读音:sī jiàn

    繁体字:司諫

    意思:(司谏,司谏)
    官名。
    《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
    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
    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

  • 节使

    读音:jié shǐ

    繁体字:節使

    意思:(节使,节使)

    1.节度使的省称。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