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恨不高,望远恨不见。
意思:登上高处恨不高,远望恨不见。
出自作者[宋]张舜民的《望行人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登高恨不高,望远恨不见。不见远征人,但见青山晚。今岁雁空回,明年燕又来。燕雁无凭讯,何用上高台。》以一种深情而内敛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远征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
首句“登高恨不高,望远恨不见”,诗人登高远望,渴望看到远征的人,但遗憾的是他无法看见。这种矛盾的心情,既表达了诗人对远征人的关心,也透露出他的担忧。
“不见远征人,但见青山晚”,接着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视角从人转向了自然,不再能看到远征的人,只能看到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深沉。这里既有对远征人的思念,也有对自然的赞美,青山晚照的画面也增添了诗的意境。
“今岁雁空回,明年燕又来”,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今年大雁空自飞回,明年燕子又将归来。但是无论时间如何流转,无论空间如何变换,诗人希望能收到一些远征人的消息,然而大雁和燕子并不能传递消息,这使得诗人更加感到无助和失望。
“燕雁无凭讯,何用上高台”,最后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燕雁不能传递消息,那么我为什么要登上高台呢?这里既有对远征人的担忧和思念,也有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自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征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