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朔吟》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

意思:太平燕赵国同意游手好闲,30从知壮士羞。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河朔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太平燕赵的许闲游。诗人在三十岁的壮年时期,对战争和和平的对比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以诗书为上将,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对仁义对诸侯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首联“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诗人描绘了一个太平燕赵的景象,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游荡,而诗人也在这个年纪感到羞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壮年时期应该是在战场上,而不是在这里闲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无奈。 颔联“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诗人表达了他对诗书知识的尊重,但他更希望能在战场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对仁义道德的重视也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 颈联“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诗人以张良和李牧为榜样,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和将领,他们的事迹表明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最后一句“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诗人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他希望人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军队也能够得到领导。他进一步指出,只要人民和军队都能够得到领导,那么抵御外敌就不再是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理解,他对知识和道德的尊重,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这首诗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燕赵

    读音:yān zhào

    繁体字:燕趙

    意思:(燕赵,燕赵)

    1.指战国时燕·赵二国。亦泛指其所在地区,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带。
    《史记春申君列传》:“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

  • 太平

    读音:tài píng

    繁体字:太平

    短语:莺歌燕舞 升平 歌舞升平 清明

    英语:peace and security

    意思:
    1.谓时世安宁和平。

  • 壮士

    读音:zhuàng shì

    繁体字:壯士

    短语:大力士 斗士

    英语:hero

    意思:(壮士,壮士)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战国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