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诸同僚偶会赋八题·秦淮柳》 借问植秦堤,何如在隋岸。

借问植秦堤,何如在隋岸。

意思:请问这栽秦堤,如何在隋岸。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与诸同僚偶会赋八题·秦淮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树、河流、桥梁和亭台的诗,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今昔盛衰的感叹。 首句“古树枕淮流,桥边与亭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景色,古树、河流、桥梁和亭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枕”字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出古树横卧在河流上的状态,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借问植秦堤,何如在隋岸。”这两句诗发问,借用了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秦堤和隋岸,是两个历史上的大事件,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个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事物兴衰的感慨。 “南朝正佳丽,绮陌多攀玩。”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朝时期的繁华景象,人们在这条多彩的街道上攀爬玩耍。然而,“嗟今非昔时,荣悴俱可叹。”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今昔盛衰的感叹,今不如昔,事物的荣枯都是可叹的。 整首诗通过对古树、河流、桥梁和亭台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今昔盛衰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思考。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树枕淮流,桥边与亭畔。
借问植秦堤,何如在隋岸。
南朝正佳丽,绮陌多攀玩。
嗟今非昔时,荣悴俱可叹。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何如

    读音:hé rú

    繁体字:何如

    英语:how about

    意思: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新

  • 如在

    读音:rú zài

    繁体字:如在

    意思:《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
    《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王辅等,持节分诣岱

  • 隋岸

    读音:suí àn

    繁体字:隋岸

    意思:即隋堤。
    宋·王禹偁《送荣礼亟赴宋都序》:“隋岸柳翠,浚郊草平。”
    宋·柳永《木兰花柳枝》词:“章街隋岸欢游地,高拂楼臺低映水。”参见“隋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