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清静体,化出主人公。
意思:养成清净体,变化从主人公。
出自作者[元]尹志平的《临江仙 西山静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静坐西山深有益》是一首描绘静坐西山深处的体验和感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首句“静坐西山深有益”,诗人开始就描绘了他在西山深处静坐的体验,这个地方远离喧嚣,给人以宁静和安详。这句诗也暗示了静坐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思考人生。
“等闲人事稀逢。”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静坐期间的生活状态,他很少遇到寻常的人事,这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养成清静体,化出主人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坐,已经养成了清静的体态,也因此化出了他自己的主人翁形象。这里的“清静体”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静坐所达到的一种清静、平和的心态,“化出主人公”则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内心的修炼,形成了一个内在的主人的形象,这个主人能够引导他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十年来都乱觅,如今认证真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过去三十年的寻找和探索,如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这里的“乱觅”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认证真容”则可以理解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
“狂情灭尽法皆空。本来无一事,刚恁费千功。”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这里的“狂情”可以理解为对世俗的欲望和追求,“灭尽”则可以理解为已经消除了这些欲望和追求。“法皆空”则表达了内心的空无和无执的状态。而“本来无一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即没有任何事情需要费心去处理,因为一切都已经自然地达到了平衡和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通过静坐西山深处的体验,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