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意思: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春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是一首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特别是对冬天的雪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诗中通过对二月寒食节时的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首句“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交代了诗作的背景和时间,即元和年间,岁在卯年,第六年的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晦日是农历月末,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正值寒食节期间,阴天夜晚却突然飞起了大雪。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奠定了情感。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这几句是对雪势的进一步描绘,从夜到日,鹅毛大雪一直未停,雪花密集,如飘玉屑。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壮美的雪世界。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这几句描绘了雪后景象的变化,随着寒气的消退,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江水再次凝结。这种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变迁或者人物的命运变化。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杏花在干枯凋谢,杨柳在寒冷中枝折花落。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隐喻或者象征。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并非无动于衷,而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关怀和同情。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作者认为上天有它的规律和秩序,四季变化各有其时令。这是对自然规律的认可和尊重。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这里的“圣人”可能是指当时的统治者或者作者所尊崇的人。“鲁史”指的是《春秋》,其中记载了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借鉴历史,以防止灾祸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二月寒食节时的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通过季节的转换、物候的变化等描绘,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变迁或者人物的命运变化。最后,作者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可和尊重以及对统治者的建议,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关怀和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