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伐木词》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意思:长时间不曾到城里府,听说近来山中路尤其阻。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伐木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诗篇,通过描绘一位老者用竹担挑着斧头在涧边砍柴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劳动的艰辛和老者的坚韧。 首句“竹担挑多两肩赤”,通过描绘竹担的颜色和老者的劳动场景,生动地展现出老者挑担的辛苦和劳累。竹担的颜色赤红,暗示着老者已经挑担多时,而两肩的皮肤也被晒得通红,表现出劳动的艰辛。 “砺斧时寻涧边石”一句,描绘了老者用砺斧砍柴的场景。他不断地在涧边石头上磨砺斧头,表现出他的勤劳和坚韧。同时,也暗示着老者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两句,通过描绘老者的身体状况和砍柴的心情,表现出他的坚韧和乐观。随着年纪的增长,老者的气力逐渐减弱,但他仍然喜欢砍伐枯林中的树枝,表现出他的勤劳和坚韧。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两句,描绘了空谷中的美丽景色和老者砍柴时的环境。在空谷中,白云飘荡,寂静无声,只有老者砍柴的声音在回荡。这种寂静的环境衬托出老者的孤独和坚韧。 最后“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两句,描绘了老者晚归时的情景和面临的困难。他等待同伴同行,但前路荆棘丛生,虎患严重。由于长期生活在山中,老者对山路非常熟悉,但比起山中的其他道路,这条路更加艰难和危险。这两句表现出老者的勇敢和智慧,同时也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者用竹担挑着斧头在涧边砍柴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劳动的艰辛和老者的坚韧。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老者的刻画,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和不易,同时也传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中路

    读音:zhōng lù

    繁体字:中路

    英语:mid-way

    意思:
    1.半路。
    《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黄

  • 城府

    读音:chéng fǔ

    繁体字:城府

    短语:存心 居心 用意 心术 用心

    英语:shrewdness

    意思:
    1.犹官府。
    《后汉书庞公传》:“

  • 长年

    读音:cháng nián

    繁体字:長年

    短语:终年

    英语:all the year round

    意思:(长年,长年)
    I

    1.长寿。

  • 不曾

    读音:bù céng

    繁体字:不曾

    短语:无 远非 罔 没 毋 绝非 靡 莫 从不 从未

    英语:never

    意思:未曾,没有。
    南朝·宋·刘义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