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时雨讴》 和气致祥。

和气致祥。

意思:和气招致吉祥。

出自作者[魏晋]曹植的《时雨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诗,赞美了圣皇的仁爱和惠民政策。 首句“于穆圣皇”,采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描述圣皇的形象,表达了对圣皇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于穆”二字,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体现了圣皇的高尚品质和深沉内敛的性格。 “仁畅惠渥”一句,表达了圣皇的仁爱和惠民政策。“畅”字,表达了仁爱的广泛和深入,惠及所有百姓;“惠”字,则表达了圣皇对百姓的关怀和照顾。 “辞献减膳”一句,通过描述圣皇的行为,表达了圣皇对百姓的关心和体恤。“减膳”是古代帝王对灾荒的一种表示,体现了圣皇忧民之心。 “以服鳏独”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圣皇的仁爱之心。“服”字,表达了对鳏寡孤独者的照顾和关怀;“以”字,表达了这种照顾和关怀是出于圣皇的意愿和行动。 “和气致祥”一句,通过描述祥和的气氛,表达了圣皇的和谐政策所带来的良好影响。“致祥”一词,表达了这种和谐政策所带来的吉祥、美好的结果。 “时雨渗漉”一句,通过描述及时雨的滋润,表达了圣皇的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时雨”是古代对及时雨的称呼,体现了圣皇的政策符合天意,顺应民心。 “野草萌变”一句,通过描述野草的变化,进一步表达了圣皇的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萌变”一词,表达了野草因得到滋润而生长变化。 “化成喜谷”一句,通过描述喜谷的出现,表达了圣皇的政策所带来的丰收和繁荣。“化成喜谷”一词,体现了圣皇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整首诗通过描绘圣皇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圣皇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描述一系列的良好效果,体现了圣皇的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良好效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赞颂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于穆圣皇。
仁畅惠渥。
辞献减膳。
以服鳏独。
和气致祥。
时雨渗漉。
野草萌变。
化成喜谷。
作者介绍 曹植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关键词解释

  • 和气致祥

    引用解释

    谓和平之气可致福祥。《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讴·穀》:“和气致祥,时雨洒沃。” 宋 梅尧臣 《和人喜雨》诗:“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令人不能不信‘不善餘殃,积善餘庆;乖气致戾,和气致祥’的几句话了。”

    读音:hé qì zhì

  • 和气

    解释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