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日蚀》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

意思:钱塘山人大署壁,说十月初一日而且侵蚀。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日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钱塘山看到天文现象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对天文现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当时人们看到日食时的惊愕和混乱。作者通过描绘人们的反应,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敬畏和惊讶。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认为自己没有地位,无法对此进行干预。 在诗中,作者对日食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慨。他感叹天象的浩渺和难以预测,认为普通人无法掌握天象的规律。同时,他也对小人得志的现象感到愤慨,认为这是对君主的背叛。 最后,作者呼吁君主应该用德行来禳解日蚀,而不是依靠术士的方法。作者认为日蚀是自然现象,应该用道德和仁政来应对,而不是迷信和权术。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天文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
坐者跳起行者留,愚闻之惊智为惑。
我时过市偶自停,眩两目视闹耳听。
自嗟身贱不有位,安得置此诛四刑。
惟此丙申日在未,天面黯郁昏不济。
举头仰日已半亏,群阴得志云不披。
尘函欲开镜尚掩,谁把白壁涂之泥。
大哉玄象浩难测,安有庸人似术得。
天乎反成竖子名,不念吾皇禳以德。
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今乃为之成薄蚀,安得君子不为小人乘。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钱塘

    读音:qián táng

    繁体字:錢塘

    意思:(钱塘,钱塘)

    1.见“钱塘江”。

    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

  • 朔日

    读音:shuò rì

    繁体字:朔日

    英语: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意思:旧历每月初一日。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

  • 十月

    读音:shí yuè

    繁体字:十月

    意思:
    1.一年中的第十月。
    《诗豳风七月》:“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七年,长乐宫成,诚侯群臣皆朝十月。”

  • 山人

    读音:shān rén

    繁体字:山人

    英语:recluse; hermit

    意思: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