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端能杀少翁,景皇不解斩常融。
意思:文帝端能杀死少翁,景皇不理解将常融。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武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两位皇帝的评论,通过对他们不同行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权力、道德和公正的理解。
首句“文帝端能杀少翁”中,诗人描绘了汉文帝(刘恒)的果断和决绝,他能够毫不犹豫地处决了少翁。少翁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位方士,因为用幻术迷惑君王而被处决。这表明了诗人对权力行使的公正性的理解,即权力应该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而不是被滥用或被用来满足个人的私欲。
第二句“景皇不解斩常融”则是对汉景帝(刘启)的批评。诗人认为,汉景帝未能果断地斩断常融,这表明他对公正的理解和执行有所欠缺。常融是汉景帝时期的一位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而被控告,但景帝未能果断地处理他,这可能暗示了他在道德和公正方面的犹豫不决。
第三句“正心数语深加意”则表达了诗人对公正的理解,即公正不仅是一种法律和制度,更是一种道德和内心的态度。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真正实现公正。
最后一句“位在三皇五帝中”则是对古代三皇五帝的赞美,他们被认为是道德和公正的典范,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体现了公正无私的精神。诗人认为,只有像三皇五帝那样,将公正视为内心的追求和行为的准则,才能真正实现公正,才能真正位在三皇五帝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权力、道德和公正的理解,通过对比两位皇帝的行为和决策,强调了公正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赞美了古代三皇五帝的道德和行为,表达了对公正无私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