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磨刀复磨刀,去去不暂留。

磨刀复磨刀,去去不暂留。

意思:磨刀再磨刀,去不去保留。

出自作者[清]梁启超的《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忠诚、友情、仇恨和义气的诗篇,它描绘了诗人对兄弟、对朋友、对国家的深深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友情。他与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他们的母亲也是共同的母亲,他们的仇人也是共同的敌人。诗人表示,如果朋友需要他的帮助,他会毫不犹豫地提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的义气和勇气。他表示,如果事情没有成功,他也会感到自豪,因为这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战。他希望六位英勇的君子能够继续前进,为国家而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不会放弃,他会坚持下去。 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友情、正义和勇气的追求,也看到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篇,也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篇,它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他对友情、正义和勇气的追求。这首诗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沥血一杯酒,与君兄弟交,君母即我母,君仇即吾仇。
况我实君累,君更不我尤,我若不报君,狗彘之不犹。
劝君且勿哭,今哭何所求?
磨刀复磨刀,去去不暂留。
上有天与日,鉴我即我谋。
我行为公义,亦复为私仇,脚蹴旧山河,手提贼人头,与君拜墓下,一恸为君酬。
万一事不成,国殇亦足豪,云霄六君子,来轸方且遒。
谁能久郁郁?
长为儒冠羞。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关键词解释

  • 去去

    读音:qù qù

    繁体字:去去

    意思:
    1.谓远去。
    汉·苏武《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孟郊《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复道,苦飢形貌伤。”
    清·魏源《四明山中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