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藻为旒》 珠光延外烛,星采会中稠。

珠光延外烛,星采会中稠。

意思:珍珠光延外蜡烛,星采会中稠。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采藻为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贤明的君王的,表达了他对这位君王治理国家的敬仰和期待。 首联“端扆垂君治,颙昂十二旒”描绘了君王端庄威严的形象,旒是指帝王车上的飘带,用以蔽膝,这里用以比喻君王的权威。颔联“藻文兼组烂,玉气若虹浮”则描绘了宫殿的华丽,象征着君王的仁德和威严。 颈联“体重宸居邃,仁深帝视收”进一步描绘了君王的形象,他身负重任,深居简出,但他的仁爱之心却深得人心。尾联“无为格天下,涵德永孚休”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治理国家的期待,希望他能以无为而治的理念感化天下,让人民永远得到恩惠。 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华丽,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和期待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贤明君王的诗歌,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端扆垂君治,颙昂十二旒。
藻文兼组烂,玉气若虹浮。
体重宸居邃,仁深帝视收。
珠光延外烛,星采会中稠。
法服虽同盛,岩廊自舜游。
无为格天下,涵德永孚休。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珠光

    读音:zhū guāng

    繁体字:珠光

    意思:
    1.珍珠的光华。
    汉·王充《论衡自纪》:“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
    唐太宗《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谢翱《

  • 烛星

    读音:zhú xīng

    繁体字:燭星

    意思:(烛星,烛星)
    星名。
    《史记天官书》:“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者,城邑乱。”
    裴骃集解引孟康曰:“星上有三彗上出,亦填星之精。”

  • 采会

    读音:cǎi huì

    繁体字:埰會

    意思:(采会,采会)
    采集会聚。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