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学士张公》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意思:还没有登上三府,为什么说梦见两间。

出自作者[宋]汪应辰的《挽学士张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是一首对古代名将的赞美诗。通过对这位古代名将生平事迹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中,“俎豆”是古代祭祀用的两种器具,象征着这位名将的儒雅风范;“逢时却论兵”则表达了这位名将在盛世中以文治为主,不轻易谈论兵法,体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颔联“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则是对这位名将的军事才能的赞美,“幄中”指军帐之内,“妙画”指他的军事策略和指挥才能;“阃外即长城”则表达了他在外敌面前如同坚固的长城一般,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颈联“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名将未能登上三公之位(三府)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名将的品德高尚,已经达到了人臣的极致。而“何言梦两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名将逝世的遗憾和惋惜。 尾联“空余行乐处,画像俨如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名将的怀念之情,他留下的遗迹和画像仿佛还活着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这位古代名将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幄中多妙画,閫外即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空余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关键词解释

  • 登三

    读音:dēng sān

    繁体字:登三

    意思:
    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
    李善注引李奇曰:“五帝之德

  • 两楹

    读音:liǎng yíng

    繁体字:兩楹

    意思:(两楹,两楹)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