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柳径》 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

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

意思:白毡春尽时,青挡雨天晴后。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柳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笑陶彭泽,门栽五株柳》是一首对陶渊明的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崇尚自然,不慕名利,以田园生活为乐。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陶渊明门前栽种的五株柳树,以及由此引发的想象,表达了对陶渊明清雅、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之情。 首句“我笑陶彭泽,门栽五株柳”中,“我笑”表示了作者的赞扬和欣赏之情,而“陶彭泽”则是作者对陶渊明的尊称。五株柳则象征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清雅和自然。 “柳成复自号,清阴亦何有”一句中,“复自号”表明陶渊明的这个称号并非随意取得,而是源于他的门前柳,寓意他的人格与生活态度。而“清阴”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形象,象征了陶渊明内心的清雅与宁静。 “岂如两分行,一径入花薮”一句中,“两行”和“一径”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这句话的意思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并非像一般的诗人那样,四处游走,留下足迹。而是一直在一条小径上走着,直到走入花丛之中。这象征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是纯粹的、专注的、深入的。 “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这两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另一面,春天的白毡和雨后的青障,都是田园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它们象征着自然、朴素、宁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笑陶彭泽,门栽五株柳。
柳成复自号,清阴亦何有。
岂如两分行,一径入花薮。
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白毡

    (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新唐书·回鹘传下》:“诸下皆帽白毡,喜佩刀礪。”
    (2).比喻杨花。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七:“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3).比喻积雪。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咏雪》:“朝来处处白毡铺,楼阁山川尽一如。”

    读音:bái zhān

  • 春尽

    读音:chūn jìn

    繁体字:春儘

    意思:(春尽,春尽)

    1.春去,春天结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汉·何休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