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意思:丛台邯郸城,台上看到新月。

出自作者[唐]杨巨源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

全文创作背景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唐朝中期以后,地方节度使的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了一定的割据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即诗中的“田尚书”)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杨巨源作为一位诗人,曾与田弘正有过交往。在某个时期,杨巨源离开了田弘正的辖境,为了表达对田弘正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的“感恩恋德”表达了作者对田弘正的感激之情,“因登丛台”则是指作者在离开之际,登上丛台远眺,怀念这段经历。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以及作者与田弘正的交往经历密切相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
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
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
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关键词解释

  • 邯郸

    解释

    邯郸 Hándān

    [Handan city]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引用解释

    1.古地名。今

  • 丛台

    读音:cóng tái

    繁体字:叢檯

    解释:1.台名。战国赵筑,在河北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 2.台名。战国楚筑,在今河南商水县。

    造句:

  • 新月

    读音:xīn yuè

    繁体字:新月

    英语:crescent moon

    意思:
    1.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南朝·陈·阴铿《五洲夜发》诗:“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