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嘲苏世长》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

意思:称长见识短,口正心呢。

出自作者[唐]李渊的《嘲苏世长》

全文创作背景

唐高祖李渊的《嘲苏世长》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唐朝初年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关系有关。苏世长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名臣,他经历了隋末的乱世,并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性格刚毅,直言不讳,经常向李渊进谏,因此也得罪了一些权贵。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渊在宴会上,因为苏世长进言触怒了他,他便作了这首诗来嘲讽苏世长。诗的内容主要是以戏谑的语气调侃苏世长的长相和性格,但同时也显示出李渊的豁达和幽默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初年的政治氛围和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
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作者介绍 李渊简介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关键词解释

  • 正心

    读音:zhèng xīn

    繁体字:正心

    英语:orthocore

    意思: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汉·董仲舒《士

  • 心邪

    读音:xīn xié

    繁体字:心邪

    意思:心迷;心醉。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他家今日已心邪,尽卜问当不应对。”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摺:“官人,你敢是心邪了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