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嘉佑同游宝应寺》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搅篆扫苍苔。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搅篆扫苍苔。

意思:尽日引渠不久胜境,读了碑文搅拌篆扫青苔。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与嘉佑同游宝应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滁州地方长官时创作的,通过对滁阳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公务的双重厌倦之情。 首联“滁阳领郡经三月,宝应游山始一回。”作者在滁州担任地方长官,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他只能通过游山来缓解对故乡的思念,但这样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因为公务繁忙,他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对公务繁忙的无奈和厌倦。 “屐齿免忧岩下折,簿书长苦案头堆。”屐齿,屐底的木齿。此处代指登山时所穿的鞋子。簿书,官府的文书档案或公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公务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他希望不再为公务忧虑,能够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 “潾潾泉石吟魂健,漠漠烟岚病眼开。”潾潾,水流声。泉石,山泉和岩石。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恢复精神状态,摆脱了公务的困扰,重新振作起来。烟岚,山雾。病眼,指因公务繁忙而疲惫的眼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摆脱公务困扰的喜悦。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搅篆扫苍苔。”尽日,整天。引渠,引导河水。胜境,美景之地。碑,指古碑,这里代指历史遗迹。搅篆,扫除。苍苔,青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希望将历史遗迹上的苍苔也一并扫除,以便更好地欣赏美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滁阳领郡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公务繁忙的厌倦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恢复精神状态、摆脱困扰、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滁阳领郡经三月,宝应游山始一回。
屐齿免忧岩下折,簿书长苦案头堆。
潾潾泉石吟魂健,漠漠烟岚病眼开。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搅篆扫苍苔。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胜境

    读音:shèng jìng

    繁体字:勝境

    英语:scenic spot; a beautiful place

    意思:(胜境,胜境)

    1.佳境。风景优美的地方。
    《南史萧

  • 尽日

    读音:jìn rì

    繁体字:儘日

    英语:whole day; all day; all day long

    意思:(尽日,尽日)
    终日,整天。
    明·陈子龙《南乡子》词:“尽日对红颜,画

  • 寻胜

    读音:xún shèng

    繁体字:尋勝

    意思:(寻胜,寻胜)
    游赏名胜。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逢》:“策杖寻胜,不觉极远。”
    清·陈维崧《月华清为蒋元肤催妆》词:“怪何处北阮疏狂,约来朝西山寻

  • 苍苔

    读音:cāng tái

    繁体字:蒼苔

    英语:green liverwort

    意思:(苍苔,苍苔)
    青色苔藓。
    晋·潘岳《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