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桂林资圣寺》 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

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

意思:白玉毫光应照我,金黄色相竟留谁。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桂林资圣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八桂提封接九疑,宝坊游览负心期》是一首描绘八桂地区壮丽景色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佛陀的敬仰之情。 首联“八桂提封接九疑,宝坊游览负心期”,诗人描绘了八桂地区广袤的疆域与九疑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之情。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作者未能如愿前往宝坊游览,表达了遗憾之情。 颔联“栴檀未睹生天像,琬琰空传置寺碑”,诗人以栴檀生天像和琬琰置寺碑的典故,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佛陀的敬仰之情。然而,由于未能亲眼目睹生天像,只能空传置寺碑的故事,表达了遗憾之情。 颈联“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诗人运用了佛教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佛陀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自己应该受到佛光的照耀,但最终却无人留住黄金色相。这表达了诗人对佛陀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见到佛陀的遗憾。 尾联“灵川他日香云里,莫道凡夫见佛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在灵川的香云中见到佛陀,表达了对佛陀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够早日见到佛陀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八桂地区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通过描绘八桂地区的壮美景色和佛教典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陀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见到佛陀的遗憾。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在香云中见到佛陀。这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信仰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桂提封接九疑,宝坊游览负心期。
栴檀未睹生天像,琬琰空传置寺碑。
白玉毫光应照我,黄金色相竟留谁。
灵川他日香云里,莫道凡夫见佛迟。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白玉

    读音:bái yù

    繁体字:白玉

    意思: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
    《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晋书

  • 色相

    读音:sè xiàng

    繁体字:色相

    英语:hue of color

    意思:
    1.亦作“色象”。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涅槃经德王品四》:“﹝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

  • 黄金

    读音:huáng jīn

    繁体字:黃金

    短语:

    英语:gold

    意思:(黄金,黄金)

    1.指铜。
    《书舜典》“金作赎刑”孔传:“金,黄金。”

  • 毫光

    读音:háo guāng

    繁体字:毫光

    意思: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唐·广宣《红楼院应制》诗:“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孙坚

  • 金色

    读音:jīn sè

    繁体字:金色

    英语:golden

    近义词: 金黄

    详细释义:1.金黄色。如:『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
    2.佛身神圣光彩的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