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楚怀古》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意思:过去的事情那堪问,这只是从劳心。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南楚怀古》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的荒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首段,“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南国久已荒芜的景象的感慨,他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忧郁。这里的“郁陶”一词,既有忧郁之意,也有心怀之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诗人描绘了章华宫的荒废景象,宫殿已成废墟,处处长满了蓬蒿。蓬蒿是一种野草,在这里象征着荒芜和衰败。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陵谷变迁,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诗人用精魂和宝剑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仰。精魂象征着英雄的精神,宝剑则代表着英勇的象征。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这些英雄的精神依然存在于那些古木之中,而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流传。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诗人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晴朗的天气和晚涛声让诗人感到平静和安慰。这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一段,“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感慨无法释怀,只能让自己徒自烦恼。这种无奈和感慨,也是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那堪

    读音:nà kān

    繁体字:那堪

    意思:
    1.怎堪;怎能禁受。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

  • 往事

    读音:wǎng shì

    繁体字:往事

    短语:明日黄花 史迹 历史 前尘

    英语:past events

    意思:过去的事情。
    《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