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燕于巢一章》 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意思:三、不完备,不能攸遂。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燕于巢一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名为《燕燕于巢》,是一首描绘燕子筑巢的诗歌,同时借此表达了对于时间、秩序和规律的重视,以及对不遵守规律行为的批评。 首先,诗中描述了燕子衔泥筑巢的场景,通过这种生动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燕子衔泥筑巢需要准确把握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才能将巢穴筑得坚固而美观。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精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对于秩序和规律的重视。 其次,诗中提到了“彼日之差,亦孔斯丑”,这是对不遵守规律行为的批评。这里诗人借用了“日辰”的重要性,强调了时间的准确性和秩序的严谨性。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时机,就会导致“日差”,即时间的偏差,这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我筮我龟,莫我告繇”,这是对占卜的描述,表达了对于智慧和神明的敬畏。诗人相信通过占卜可以得到神的启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神明的敬畏,以及对命运的尊重。 最后,“惠此蒸人,毋废尔事。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希望人民能够遵循规律,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筑巢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时间、秩序和规律的重视,以及对不遵守规律行为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神明的敬畏,以及对人民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燕于巢,审日辰也,燕不以甲乙衔泥。
)燕燕于巢,缀葺维戊。
甲兮乙兮,不宜有谬。
飞龙在天,云掩于斗。
曷日于雨,乃曰庚午。
彼日之差,亦孔斯丑。
昔在羲和,湎淫不修。
我筮我龟,莫我告繇。
胤乃征之,彝伦九畴。
君子授律,是祃是禷。
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惠此蒸人,毋废尔事。
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不备

    读音:bù bèi

    繁体字:不備

    英语:unprepared

    意思:(不备,不备)

    1.不防备。
    《左传隐公五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左传昭公

  • 三五

    读音:sān wǔ

    繁体字:三五

    意思:I

    1.谓十五天。
    《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