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司空相公挽歌》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意思:全德群儒服,清廉的名声相信史书。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司空相公挽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古代名人的颂词,通过对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表达了这位人物具备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他的清誉通过历史记载流传下来。这一联高度概括了这位人物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他在道德和声誉方面的卓越表现。 颔联“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表达了这位人物在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他并没有被社会遗忘,相反,他仍然对社会有所贡献。调鼎,指的是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悬车则是指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人物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具体描述了这位人物在不同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这里用到了“萧相”和“于公”两个典故,前者指的是西汉名臣萧何,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者则是指明朝名臣于谦,他以忠诚、正直著称,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人物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堪称楷模,无害、庆余正是对其品德和成就的高度评价。 尾联“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描述了这位人物的后事安排,他被安葬在三川这个地方,松树和檟木自然生长,枝叶繁茂。这一联表达了对这位人物身后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将永远流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这位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古代道德楷模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典故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这位人物的品德和成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
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清名

    读音:qīng míng

    繁体字:清名

    意思:
    1.清美的声誉。
    《汉书儒林传施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玡·邴丹·曼容,着清名。”
    《隶释汉孙叔敖碑》:“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 全德

    读音:quán dé

    繁体字:全德

    意思:
    1.道德上完美无缺。
    《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后汉书桓荣传论》:“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李贤

  • 名信

    读音:míng xìn

    繁体字:名信

    意思:名声与信誉。
    《后汉书伏湛传》:“湛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

    解释:1.名声与信誉。

  • 史书

    读音:shǐ shū

    繁体字:史書

    短语:

    英语:history

    意思:(史书,史书)

    1.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
    《汉书元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