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柱峰》 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

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

意思:我现在躺在床上游长掩关,但在这石头填充沟山。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天柱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衡山的赞美诗,通过对衡山紫盖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联“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描绘了衡山的紫盖峰,连绵不断,一峰耸立,直插云霄,犹如玉宇琼楼。诗人用“擎”字,形象地表达了紫盖峰的雄伟气势。 颔联“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灊山作天柱。”讲述了汉朝时期,由于路途遥远,汉家惮于前往祭拜紫盖峰,于是将祭祀活动寓于灊山进行。这里诗人用“天柱”来形容紫盖峰的地位重要,表达了对紫盖峰的敬畏之情。 颈联“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诗人表示自己如同在梦中游览一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紫盖峰,用“长揜关”和“充灊山”来形容自己对紫盖峰的亲近感。 随后,诗人运用一系列比喻和描绘,赞美紫盖峰的气势、清淑之气、砂床的超凡脱俗、小峥嵘的神奇景象等。诗人用“三尺气万仞”来形容紫盖峰的高度和威严,用“摩霄拂云”来表达对紫盖峰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尾联“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月色下吟诗,看着紫盖峰高耸入云的影子横卧在屋山之上,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紫盖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紫盖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紫盖峰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南州山骨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砂床超凡脱俗的赞美之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灊山作天柱。
我今卧游长揜关,却寓此石充灊山。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塿何由攀?
南州山骨服清淑,乳孽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
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
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卧游

    读音:wò yóu

    繁体字:卧游

    意思:(卧游,卧游)
    谓欣赏山水画以代游览。后亦指看内容生动的游记、图片或记录影片等。
    《宋书宗炳传》:“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偏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