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薏苡》 子美拾橡栗,黄精诳空肠。

子美拾橡栗,黄精诳空肠。

意思:子美拾取橡子,黄精欺骗空肠。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薏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南方特产食物的赞美诗,同时也表达了对瘴气等恶劣环境的抗争精神。 首段通过描述薏苡(一种南方谷物)的神奇功效,表达了对瘴气的抵抗和对食物的热爱。诗中提到薏苡可以消除五溪的毒气,但不会被谗言所伤,象征着诗人面对恶劣环境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段则通过描述谗言过后瘴疠消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和超越。诗中提到“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即无论瘴气还是谗言,都无法真正伤害诗人,诗人更爱的是南方丰富的草木生长。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赞美了南方的珍产,如荔枝、桄榔等,并表达了对这些特产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其他一些南方食物,如芡实、菰米等,这些食物在恶劣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其美味和营养价值。 最后一段,诗人引用了杜甫拾橡栗、黄精空肠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能够滋养身体、增强抵抗力的良药。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食物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南方特产食物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南方特产食物的赞美和对恶劣环境的抗争精神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
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
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
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
草木各有宜,珍产骈南荒。
绛囊悬荔支,雪粉剖桄榔。
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
舂为芡珠圆,炊作菰米香。
子美拾橡栗,黄精诳空肠。
今吾独何者,玉粒照座光。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空肠

    读音:kōng cháng

    繁体字:空腸

    短语:小肠 直肠 回肠 乙状结肠 盲肠 十二指肠 结肠 阑尾

    英语:jejunum

    意思:(空肠,空肠)

  • 栗黄

    读音:lì huáng

    繁体字:慄黃

    意思:(栗黄,栗黄)
    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齑》:“蒜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
    前蜀·贯休《上卢少卿觅千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