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意思:早晨登上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登百丈峰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边塞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政治的深深忧虑。
首段“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诗人早晨登上高高的百丈峰,远眺燕支道,汉代的堡垒在青天下显得格外雄壮,而胡天一片白色,如同扫过一般。这里诗人以壮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悲愤,为后续的叙述做铺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诗人回忆起霍去病将军连年在此征讨的情景,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然而,这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诗人借霍去病的事迹反讽现实,匈奴终究没有被消灭,而英勇的战士只能在寒山之间徒劳无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目的的质疑和对和平的向往。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诗人看到鸿雁南飞,心中不禁感到忧愁苦闷。这里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感其悲。
接下来的诗句,“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诗人对晋武帝轻视历史教训、导致惠帝无能而引发混乱的局面表示批评,对当时朝廷的昏庸表示忧虑。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诗人以鼎沸的乱世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而白庭路与青阳门的对比,也暗示了朝政日衰,世事无常。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诗人对朝政腐败、世风日下表示了深深的失望,甚至对君臣随草木过日子的现状表示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政治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深感其悲,同时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