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阳道五首 其四》 百尺瞰金埒,九衢通玉堂。

百尺瞰金埒,九衢通玉堂。

意思:百尺俯瞰金相等,九方通玉堂。

出自作者[南北朝]陈叔宝的《洛阳道五首 其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百尺瞰金埒,九衢通玉堂》,作者通过描绘洛阳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这座古都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首联“百尺瞰金埒,九衢通玉堂”描绘了诗人站在百尺高的城楼上俯瞰洛阳金埒(马场)的景象,以及洛阳九条街道通向玉堂的繁华。这两句诗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洛阳城中,感受到了这座古都的壮丽和繁华。 颔联“柳化尘里暗,槐色露中光”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季节特征,柳树在尘埃中逐渐凋零,槐树的绿色在露水中显得更加鲜亮。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深深眷恋。 颈联“游侠幽并客,当垆京兆妆”则表达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诗人以游侠幽并客的形象出现,表现出他的豪迈和勇敢。同时,他以当垆京兆妆的形象出现,表达了他对洛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的“当垆”一词源于古代卖酒者居于垆,而京兆妆则是洛阳地区的特色妆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地域情感。 尾联“向夕风烟晚,金羁满洛阳”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洛阳城的风光,金羁满洛阳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对洛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展现诗人的豪迈勇敢形象,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古都画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尺瞰金埒,九衢通玉堂。
柳化尘里暗,槐色露中光。
游侠幽并客,当垆京兆妆。
向夕风烟晚,金羁满洛阳(○同上)。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2月或554年1月-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陈叔宝在位之前,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刺杀陈叔宝。后叔陵被杀,叔宝即皇帝位。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自夕达旦。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玉堂

    读音:yù táng

    繁体字:玉堂

    英语:cv 18

    意思: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楚·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