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意思:我吃众生肉,名称不同体没有区别。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戒杀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食物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我肉”和“众生肉”,这是对食物的两种不同层面的描述。一方面,“我肉”指的是作者自己的肉体,另一方面,“众生肉”则是指所有生命的肉体。这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接着,“名殊体不殊”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无论名称如何变化,生命的本质是不变的。无论是人的身体还是其他生命的身体,它们都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单位组成的,这些都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然后,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这里作者指出,虽然生命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不应该将它们视为食物或资源。
接下来,“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食物的态度。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其他生命体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不是将它们视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工具。这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食物的正确态度。
最后,“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保护。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不要试图去改变它或者破坏它。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种理念,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尊重生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食物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以及对于生命的保护和尊重。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积极的道德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