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意思:我吃众生肉,名称不同体没有区别。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戒杀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食物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我肉”和“众生肉”,这是对食物的两种不同层面的描述。一方面,“我肉”指的是作者自己的肉体,另一方面,“众生肉”则是指所有生命的肉体。这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接着,“名殊体不殊”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无论名称如何变化,生命的本质是不变的。无论是人的身体还是其他生命的身体,它们都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单位组成的,这些都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然后,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这里作者指出,虽然生命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不应该将它们视为食物或资源。 接下来,“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食物的态度。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其他生命体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不是将它们视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工具。这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食物的正确态度。 最后,“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保护。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不要试图去改变它或者破坏它。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种理念,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尊重生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食物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以及对于生命的保护和尊重。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积极的道德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众生

    读音:zhòng shēng

    繁体字:眾生

    短语:万众 民众 群众 大众 公众

    英语:mouse and man

    意思:(众生,众生)

    1.泛指人和一

  • 不殊

    读音:bù shū

    繁体字:不殊

    意思:
    1.没有区别;一样。
    汉·扬雄《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杜甫《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纪昀《阅微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