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独乐园七题·读书堂》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意思:从策略上汉庭,百家开始消失。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独乐园七题·读书堂》

全文赏析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开篇四句直接点出董仲舒专心攻读、聚精会神研究学问的精神。他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地在经学之中寻幽探微,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人格操守。他所在的园中虽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但他三年以来不曾游览观赏。“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这两句诗反映了董仲舒读书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他对于各种邪说杂言不予理睬,而对圣贤之言则如饥似渴地研读,直至烂熟于胸、融化于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两句诗描述了董仲舒在汉武帝征召之下,登上朝廷,提出“天人三策”,使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消沉、销声匿迹。 整首诗通过赞美董仲舒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成就,强调了专注学问、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思想风潮的清醒认识和批判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汉庭

    读音:hàn tíng

    繁体字:漢庭

    意思:(汉庭,汉庭)
    指汉朝。
    汉·张衡《思玄赋》:“王肆侈于汉庭兮,卒衔恤而绝绪。”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汉庭和异域,《晋史》坼中臺。”

  • 百家

    读音:bǎi jiā

    繁体字:百家

    英语: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

    意思:
    1.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

  • 发策

    读音:fā cè

    繁体字:發策

    意思:(发策,发策)

    1.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
    《汉书公孙弘传》:“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

  • 消伏

    读音:xiāo fú

    繁体字:消伏

    意思:消除。
    《后汉书明帝纪》:“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
    《后汉书杨厚传》:“因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厄,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
    宋·苏辙《御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