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炼师还峨嵋山》 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

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

意思:太一天坛天柱峰西面,慕容垂萝为帘石为梯。

出自作者[唐]司空曙的《送张炼师还峨嵋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坛景象的诗,通过对天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间生活的向往。 首句“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描绘了天坛的地理位置和登坛的路径。诗人以天坛位于天柱西边为背景,暗示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垂萝为幌,即用下垂的萝作为幌子,以石为梯,形象地描绘了登坛的艰难和庄重。 “前登灵境青霄绝,下视人间白日低。”诗人登上天坛,进入一个神秘而庄重的境地,登至青霄绝顶,俯视人间,白日低垂,表现出天坛的高峻和雄伟。 “松籁万声和管磬,丹光五色杂虹霓。”诗人登上天坛后,听到松树间籁籁作响的声音和管乐、磐石发出的声音,看到丹光与五色和虹霓交织在一起,描绘出天坛的神秘和壮丽。 “春山一入寻无路,鸟响烟深水满溪。”诗人描绘了天坛周围的景色,春山深邃,鸟鸣烟深,溪水满溢,表现出天坛的神秘和静谧。 整首诗通过对天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间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天坛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
前登灵境青霄绝,下视人间白日低。
松籁万声和管磬,丹光五色杂虹霓。
春山一入寻无路,鸟响烟深水满溪。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卢纶,钱起,韩翃。

关键词解释

  • 天柱

    读音:tiān zhù

    繁体字:天柱

    英语:t\'ien chu

    意思: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淮南子墬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天坛

    读音:tiān tán

    繁体字:天壇

    英语:Temple of Heaven

    意思:(天坛,天坛)

    1.封建帝王祭天的高臺。
    《宋书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

  • 太一

    读音:tài yī

    繁体字:太一

    英语:integration of double taili

    意思:亦作“太乙”。

    1.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 西垂

    读音:xī chuí

    繁体字:西垂

    英语:xichui

    意思:
    1.西面臺阶上。
    《书顾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
    孔传:“戣、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