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斋月满寄思黯》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意思:第二天斋满相继离去,带着容器抱着被子同醉眠。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长斋月满寄思黯》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以其鲜明的节奏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首句“一日不见如三月”,短短一句,就将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它以时间的流逝来形容内心的煎熬,使人不禁想象出诗人那种深深的孤独和渴望。 “一月相思如七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一个月的相思转化为七年的煎熬,更加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深度和强度。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这两句诗描绘了相思之人的处境。他们虽然相隔千里,但仍然被风雨秋天的情感相连。这里既描绘了空间的距离,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进一步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深刻。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这两句诗描绘了相思念慕的人在明天的相见场景。他们将一起饮酒,抱被而眠,共同沉醉在相思之情中。这种描绘充满了浪漫和甜蜜,也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情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相思之情的深度和强度。它以时间、空间和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煎熬和渴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明朝

    读音:míng cháo

    繁体字:明朝

    英语:Ming

    意思:I

    1.清晨。
    晋·左思《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迹。”

    2.明天。今天的

  • 相寻

    读音:xiāng xún

    繁体字:相尋

    意思:(相寻,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梁·江淹《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北史源贺传》:“陈将吴明彻寇淮南,歷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