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意思:虽然说不出来的地方,同欢乐在法座。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拜访一位禅师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引言:诗的开头“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表达了作者对这次与友人一同拜访禅师的喜悦之情。其中,“柏台友”指的是友人,而“共谒聪公禅”则表明他们一同去拜访一位禅师。
2. 景色描绘:“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这几句诗描绘了作者所见的禅师所在地的景色。其中,“石室”、“绳床”、“阴崖”、“枯涧”等意象,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而“常抱雪”、“为生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寒冷和清净。
3. 禅意感悟:“阴崖”和“枯涧”这些意象,暗示着生命的艰难和无常,而“虎眠”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危险和挑战。然而,尽管环境如此艰难,禅师却能在其中找到清净和安宁,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作者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 情感表达:“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对禅师的敬仰和喜悦之情。尽管他们的道路不同,但他们都在法筵中找到了同欢。这表明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受到了禅宗智慧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一同拜访禅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