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自不携。
意思:守道自己不带。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灵运的《登石门最高顶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晨昏、峰峦、溪流、林穴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首句“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点明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他每天都在寻找绝壁,希望能一睹其壮丽景色,晚上则在山中休息,与山水为伴。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贯穿了整首诗。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描绘了山峰高耸、岭峦叠嶂、溪流回转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山水的魅力。
“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景象,林木茂密,石块堆积,为诗人提供了遮蔽和基础。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间密林的探索和迷恋,他被连绵的山岩和茂密的竹林所吸引,以至于觉得山路都被遮蔽了,竹林也让小径变得迷离。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无法自拔,他忘记了新术,也迷惑于旧路,表现出他对山水的热爱和执着。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山水的景象,流水潺潺,猿猴啼叫,更增添了山林的幽静和神秘。
“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感悟和理解,他认为沉浸在山水之中,可以忘却世俗的纷扰,坚守自己的道义和原则。
整首诗通过对晨昏、峰峦、溪流、林穴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山水之中寻找自我、坚守道义的追求。这种情感和追求,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也让人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 守道顺性。-- 出自《答中书诗》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守道多艰。-- 出自《行香子 以上八首见春花集卷十二》作者:[元]明本
- 守道多艰。-- 出自《行香子 以上八首见春花集卷十二》作者:[元]明本
- 守道彬彬,洙泗之风。-- 出自《张宣公书简帖赞》作者:[宋]岳珂
- 会自不凌虚。-- 出自《游始兴道馆诗》作者:[南北朝]阴铿
- 我自不凭伊。-- 出自《眼儿媚·素娥作意失幽期》作者:[宋]李流谦
- 幸自不思归。-- 出自《菩萨蛮·春山千里供行色》作者:[宋]沈端节
- 先自不相知。-- 出自《丑奴儿/采桑子》作者:[宋]曾乾曜
- 悠哉自不竞。-- 出自《奉送六舅归陆浑》作者:[唐]王维
- 幸自不思归。-- 出自《菩萨蛮·客帆卸尽风初定》作者:[宋]赵长卿
- 驱驱携书剑。-- 出自《安公子·长川波潋滟》作者:[宋]柳永
- 携玉手。-- 出自《妾薄命行》作者:[魏晋]曹植
- 携纤纤。-- 出自《忆秦娥·著春衫》作者:[宋]贺铸
- 携玉尘。-- 出自《六州歌头 浙江观潮,贯学士四万户同集 案此》作者:[元]张可久
- 欲携云母。-- 出自《万年春·自己园亭》作者:[元]马钰
- 常记分携。-- 出自《减字木兰花·千山万水》作者:[宋]向子諲
- 携窈窕。-- 出自《渔家傲·爵齿俱尊惟此老》作者:[宋]王之道